登录-上海落户网 首页 上海落户 居转户 人才引进 留学生落户 应届生落户 临港落户 职称落户 投资纳税落户 投靠落户 其他落户 分享到
电话咨询 173-1755-6751 微信咨询 在线预约

居转户

人才引进

留学生

应届生

临港落户

职称落户

120积分

学历择校

职称规划

其他落户

人才引进落户上海社保要求2倍?人才中心官方答

上海落户 2024-11-30 01:14

  

人才引进落户上海工作年限可以累积吗?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细则有哪些规定?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社保要求2倍? 人才中心官方答复来了,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最新解读! 落户工

正文内容

人才引进落户上海工作年限可以累积吗?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细则有哪些规定?上海人才引进落户社保要求2倍?人才中心官方答复来了,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政策最新解读!

落户工具:上海落户条件自测,赶快点击看看自己能不能落户上海? 

 

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工作年限可以累积吗?

上海人才引进条款的政策又做出了些许调整,这些政策的变动让2021年落户的数量激增,想要申请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对工作年限有什么要求?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自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回答中明确表达:从高新技术企业A跳槽到高新技术企业B后,在A缴纳的社保月份可以累计到B中!

 

比如你是上海某高新企业的技术骨干,本科学历有学位,在A企业工作了1年后跳槽了B企业,在B企业不需要重新缴纳2年社保!只需要在B企业再工作1年即可通过公司来申请人才引进落户。

 

虽然工作年限有了新的变化,但人才引进落户审核指标还有其他,例如岗位、专业、社保等等。

所以到底能不能落户成功,还是得看申请单位的实力规模以及申请人的综合情况。我们看下一张图片,就可以知道上海人才落户最多的一些企业,比如拼多多、美团、饿了么都是人才引进数量较多的公司。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社保要求: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社保要求

 

还有就是大家最关心的社保基数问题,根据上海市人社局的答复:引进人才应在本市依法缴保纳税,并且市场化评价水平应体现人才在本行业、本单位的紧缺急需性。

 

关键字:紧缺、急需!

 

判断的依据除了申请公司的平均水平外,还要结合行业内的大数据情况,那么符合市场化评价水平到底是多少?推荐大家,最少两倍!

 

两倍来走人才引进是最稳妥的一个基数,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声音都说,1.3倍和1.5倍也都能通过,但是交了2年,被驳回,这是非常让人不能接受的,所以在这里上海积分网也推荐大家,最好是2倍去申请,能确保万无一失。

相关阅读: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名额有多少?揭秘

 

2022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表彰的人员。

 

3、列入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培养计划的人选。

 

4、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本市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核心成员。

 

5、重点机构所需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人员。

 

6、重点机构紧缺急需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等核心业务骨干。

 

7、重点机构紧缺急需的具有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认定证书(技师)的技能类高技能人才。

 

8、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技能大赛奖项等荣誉的高技能人才。

 

9、取得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认定证书(高级技师)的技能类高技能人才。

 

10、取得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认定证书(技师)且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的技能类高技能人才。

 

11、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

 

12、在本市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显著业绩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

 

13、在本市管理运营的风险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显著业绩的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团队核心成员。

 

14、市场价值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

 

15、取得显著经营业绩的企业家人才。

 

16、本市航运、文化艺术、体育、传统医学、农业技术及其他特殊行业紧缺急需的专门人才。

 

17、本市各区和重点区域自主审批的紧缺急需人才。

 

18、其他紧缺急需、确有特殊才能的人才。

我已了解,立即申请 还不清楚,在线咨询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上海落户网  服务电话:173-1755-6751          招生合作

上海际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信息咨询,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

沪ICP备12032008号-15号 版权/投诉